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阳春三月,日丽风和,香椿在肆意的春风中抽出新绿,脆嫩新鲜,香气浓郁,以其独特的性味和口感成为人们春季养生的山肴野蔌之佳品。
香椿简介:
香椿(学名:Toona sinensis),又名香椿芽、香椿头、椿花、香桩等,被称为“树上蔬菜”,是香椿树的嫩芽,也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时令美品。 “雨前椿芽嫩如丝,雨后椿芽生木质”,说明香椿在谷雨前食用最佳,谷雨之后,嫩芽逐渐木质化,鲜味会逐渐消失,因此“谷雨食椿”,又名“吃春”。香椿种类较多,根据初生芽苞和子叶的颜色差异,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类。紫香椿的树冠都比较开阔,树皮灰褐色,芽苞紫褐色,初出幼芽紫红色,有光泽,香味浓,纤维少,含油脂较多,口感更佳;绿香椿,树冠直立,树皮青色或绿褐色,香味稍淡,含油脂较少。
香椿起源于中国,在我国广泛分布,东起辽宁南部,西至甘肃,北至内蒙古南部,南到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尤以山东、河南、河北等省栽植最为集中。《本草纲目》指出:香椿的叶、芽、根、皮和果实均可以入药。香椿叶味苦辛,性温平,有祛风利湿,解毒杀虫等功效。《唐本草》载: “椿芽煎水洗治疮疥”;《新修本草》曰:“椿叶主洗疮疥,风疽,水煎叶汁用之”;《中药大辞典》载:香椿叶可治肠炎、痢疾、疔、疽、漆疮、疥疮、白秃。我国民间也广泛流传“食用香椿,不染杂病”的说法。
近年来,研究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香椿药理作用进行深入分析,证实香椿富含胡萝卜素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C、黄酮类化合物、挥发油、鞣质、皂苷、有机酸和多酚类抗氧化物成分等,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,消炎抗菌、保健美容、润滑肌肤的作用,同时具有抗肿瘤、抗动脉硬化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减少血管栓塞等多种生物作用,其抗氧化、抗癌效果高于地瓜叶3-10倍,是中老年优选的养生保健佳蔬。富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,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,有“助孕素”的美称。
香椿作为清朝宫廷进奉的贡品,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,鲜食、腌制、油炸、清炒等,也产生了一批被人熟知的名菜,如香椿拌豆腐、香椿炒鸡蛋、香椿炒冬笋、香椿煎饼、香椿面、豆皮香椿卷儿、油炸香椿鱼、香椿鲜肉饺子等等。
香椿拌豆腐
香椿炒鸡蛋
酥炸香椿
香椿储存:
新鲜香椿应防水,不宜暴晒,放置阴凉通风处,或焯水风干储存,食用前沸水泡开。
食用禁忌:
香椿为发物,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,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、有眼疾者、过敏体质和抵抗力较差人群、胆结石患者和阴虚燥热患者应少食或不食。
新鲜香椿叶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,达到157-160 mg/kg,沸水焯后,亚硝酸盐仅约为7 mg/kg,因此食用前需焯水处理,且香椿长时间存放后,亚硝酸盐含量也会上升,因此不宜过久存放。
香椿不宜与牛奶搭配食用。
外观上,香椿和臭椿非常相似,只是树叶气味不同。香椿的树皮粗糙,臭椿比较光滑,谨防误食。
椿皮(中药)、臭椿与香椿鉴别:
椿皮-图片源自中医百科
【椿皮】中药名,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(樗树)Ailanthus altissima (Mill.)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。全年均可剥取,晒干,或刮去粗皮晒干。根皮形状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,大小不一,厚0.3-1 cm。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,粗糙,有多湿纵向皮孔样突起和不规则纵、横裂纹,除去粗皮者呈黄白色;内表面淡黄色,较平坦,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。质硬而脆,断面外层颗粒性,内层纤维性。干皮呈不规则片状,大小不一,厚0.5-2 cm。外表面灰黑色,极粗糙,有深裂。
【别称】臭椿、椿根皮、樗白皮、樗根皮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、涩。归大肠、胃、肝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燥湿,收涩止带,止泻、止血。用于赤白带下,湿热泻痢,久泻久痢,便血,崩漏。
【用法用量】6-9 g,煎服;外用适量。
香椿与臭椿异同:
香椿和臭椿属于不同科植物。香椿属于楝科植物,而臭椿属于苦木科植物。
气味不同。顾名思义,香椿气味较香,相反,臭椿则有一定的臭味。
树叶数目不同。香椿树叶多为偶数,臭椿为奇数。
树干表面不同。香椿树的树干会出现裂开剥落现象,而臭椿树的树干相对比较光滑,并且不会干裂。
果实不同。香椿果实为蒴果,臭椿则为翅果。
以上为香椿和臭椿的几点区别,二者外观虽极度相似,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。而中药“椿皮”来源于臭椿,具有清热燥湿,收涩止带的功效,是一味重要的收涩类中药材。